我的“管家”日记——东山宏运幼儿园大班组课程故事
发布时间:2023/4/8 13:50:33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2799次
我的“管家”日记
一、缘起
“清清小水沟,沟里鱼儿游……”伴随着游戏结束音乐的响起,大一班的幼儿热火朝天地开始收拾起游戏材料。
翌翌说:“老师!建筑坊有人捣乱!”
耀耀说:“老师!加工厂好乱啊!都没有人来收!”
玥玥说:“老师!娃娃家地上好多小米粒!”
沅沅说:“老师!书芳斋的书本又乱了!”
看着围到身前的幼儿,我提问:“是啊,我也发现了,那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昊昊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们可以请小朋友去提醒他们要把区域收拾好。”
幼儿自主去管理班级,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
张雪门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劳动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教育,伴随着“准备上小学”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小学的向往与集体意识,愿意积极为班级做事情。于是,“班级管理员”的活动应运而生。
二、活动脉络图
三、故事过程
1.什么是管理员
什么是管理员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述说着自己的想法。基于他们的疑惑,在某一天的晨谈时间,我们展开了讨论。
森森说:“管理员就是管理东西的,要把东西摆摆好。如果玩这个区域的小朋友不收拾,管理员就要帮他们收拾好。”
姝姝说:“管理员就是帮助小朋友做事情的。”
煊煊说:“管理员就是检查小朋友有没有乱放东西的。”
依依说:“管理员自己也要收拾好东西。”
琪琪说:“自己遵守规则,能管好自己的小朋友才能当管理员。”
听了他们的回答,我总结道:“管理员指的是不仅自己能遵守班级规则,及时收拾整理,而且能提醒小朋友的人。”
通过谈话发现,幼儿对于参与班级管理充满了期待,同时在自我管理和集体意识方面相较于大班上学期也提高了许多,但他们提及的管理员内容比较局限。
老师的小心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这一部分中指出: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5~6岁幼儿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并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结合幼儿兴趣点出现的“班级管理员”活动成为了班级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一个帮助幼儿锻炼自己良好的机会,帮助幼儿在整理物品与提醒他人中提升自己生活自理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继续为幼儿提供锻炼自己的平台与机会,引发幼儿的思考,进一步丰富班级值日的内容。
2.管理员我来当
讨论出管理员的职责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管理哪些地方?管理员谁来当?管理员怎么选?
煊煊说:“我们班级这么多区域,我觉得每个区域游戏都需要管理员。”
墨墨说:“老师,小朋友玩完游戏地面上会有垃圾纸屑,我觉得地面也需要管理员。”
潼潼说:“老师,衣柜上小朋友们的书包经常没有摆好,我觉得柜子也需要一个管理员。”
妍妍说:“自然角的植物经常缺水,而且有小朋友观察完自然角后,笔都没有收好。老师,我觉得自然角也需要一个管理员。”
开心说:“老师,小朋友们游戏插牌有时候会掉在地上,都没有人捡起来,”我觉得我们的游戏插牌也需要一个管理员。”
集体力量大,通过集体的讨论,我们确立了需要管理的地方有:御画园、书芳斋、智趣屋、建筑坊、娃娃家、圆梦小舞台和金陵后街这七个游戏区域,还有地面、水杯架、衣柜、签到台与小景、自然角、物品袋和游戏插牌这七个地点,总共十四个需要管理的地点。
讨论出需要管理的地点后,我们又开始讨论每个地方需要管理员的名额。
要给予每一名幼儿自主自理的权利,要给予每一名幼儿担任管理员的机会。
班级共有三十名幼儿,一共有十四个需要管理的地方。我们结合管理地点的大小和收拾整理的难度开始进行人员的分配,幼儿积极举手、畅所欲言,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想当哪个地点的管理员,并说出了自己的优势。
经过投票与协商,每一名幼儿都在大一班拥有了自己的职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小管理员。
幼儿的疑惑一个接一个,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保持探究和积极性。活动中教师把观察、表达的权利放手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的小心思: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教学原则中强调“两个凡是”: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让他自己想。
管理员工作是一个漫长的体验式生活教育过程,它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良好品质;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良好的交流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管理员上岗记
大体了解管理员的职责后,幼儿都迫不及待地上岗啦!可是管理员的工作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烦恼。
“管理员是谁呀?”一天下午的游戏时间,一个声音突然传来,“地面好脏啊,地面的管理员是谁呀?”
听到这个声音,其他幼儿开始说起话来。
依依说:“今天的柜子上衣服也很乱,但我不知道管理员是谁。”
昊昊说:“今天喝水有小朋友没有排队,管理员都没有去提醒。”
玥玥说:“老师,美工区的笔有点乱,没有人整理,管理员是谁?”
幼儿不知道每个地点的管理员都有谁,每当想提醒他们的时候都不知道要去找谁。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我与幼儿共同商讨了这个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幼儿决定将管理员负责的每个地点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制作成管理员名牌,收纳在物品袋中,每当行使管理员职责时就夹在衣服上。这样,不仅自己不会忘记,其他小朋友们也知道了每个地点的管理员是谁,可以及时去提醒他们行使职责。
老师的小心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社会适应这一部分中指出: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5~6岁幼儿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并建议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班级的小主人,成为生活的小主人,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乐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为自己、为集体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最佳管理员
过了一周,幼儿又遇到了新的烦恼。
墨墨说:“和我一起管理地面的小朋友总爱偷懒,只有我一个人会去扫地。”
昊昊说:“智趣屋的管理员好几次都没有整理游戏筐了,定位标志都没有对应摆放。”
诗雯说:“老师,刚刚杯架的帘子没有拉,管理员都没有提醒,还是我拉起来的。”
原来,幼儿正在为管理员不够尽职而感到烦恼。
对于这个烦恼,我抛出问题,引导他们动脑思考。
“那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这些管理员更加尽职尽责地工作吗?”
开心说:“老师,我觉得可以投票选出尽责的管理员,谁做得最好就奖励小礼物给他。”
沅沅说:“老师,我觉得可以给尽责的管理员刮刮刮卡的机会。”
翌翌说:“如果不够尽责的管理员就不给他们投票了。”
森森说:“我们可以奖励最佳管理员小贴纸。”
怎么样才知道谁是每周的最佳管理员呢呢?
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
最终我们达成共识,在自主签到的表格中添加一栏“是否认真完成管理员工作”,每天进行打卡,通过打钩的方式为自己的管理员工作进行评价。并且在每周五的下午,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三方评价相结合,展开“最佳管理员”的选举。
老师的小心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让管理员们更加尽职工作的方法,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尝试自主管理班级。
在评价与选举的过程中,幼儿肯定了自己的付出,发现自己能够始终坚守职责,做好管理员工作;同时能在共同讨论、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试错、不断思考、不断调整,从而解决遇到的种种烦恼,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员”的活动还在继续,它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未来仍有更多的问题等待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探究。作为教师,我也将继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员工作中……
四、课程收获
大一班每一位班级管理员照顾自己、帮助同伴、管理班级的那份辛苦和喜悦,都会在他们的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涛”;在幼儿园生活中“大显身手”的每一个的瞬间,都是他们成长的痕迹。
自从有了“班级管理员”,幼儿的常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习惯,班级的环境也基本做到整洁干净。我想这也是一种幼小衔接的良好措施,对以后幼儿进入小学生活也有所帮助。
最后,通过家园沟通也希望家长能在生活中拒绝“包办代替”,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支持他们成为家庭里的“小主人”!
版权所有:江宁区东山宏运幼儿园
地址: 江宁区梅香路29号 电话: 521093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