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成长,共育花开
点赞身边的“她”——家长篇
发布时间:2024/11/10 16:38:38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273次
守望成长,共育花开
我是大一班徐枫的家长,深感荣幸能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关于孩子成长历程中的若干感悟。时光荏苒,我的孩子即将步入幼儿阶段的尾声。作为家长,我们正面临“幼小衔接”这一令人既期待又焦虑的转折期。然而,事实上,“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幼儿园已悄然展开,幼儿园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遵守集体规则以及初步学习习惯等方面,均已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了引导。以下,我将主要分享幼儿园在几个关键方面给予我的启示,这些启示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价值,并促进了我对家园共育的理解,以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
一、在感知与体验中促进孩子成长
除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直接沟通,幼儿园在日常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中,也为我们家长提供了宝贵的引导。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幼儿园高度重视孩子的自然教育与生活教育。近期,我在书中读到:“与真实世界的多感官互动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孩子需要置身于丰富、互动的感官环境中,通过触摸、嗅闻、观察、聆听真实世界,才能促进其大脑与心智的健全发展。若缺乏此类经验,孩子的发展将受到阻碍。”这一观点与众多儿童教育专家的理念不谋而合,孩子们应在感知自然、体验生活中获取认知,而非单纯从书本或网络上汲取抽象知识。
在中班下学期,幼儿园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观察自然与集中劳动的活动,如制作树牌、劳动周以及沙水游戏。春日里,教师带领孩子们漫步于幼儿园,观察各类树木,通过为大树制作“身份证”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细致观察树叶、花朵与果实,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画笔进行记录与表达。夏日,孩子们则更多地探索水池游戏。这些活动充分发掘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宝贵的学习资源。
劳动亦是连接孩子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在幼儿园,孩子们参与晨间劳动、自己叠被子、整理玩具。在五一劳动周期间,幼儿园还鼓励孩子们在家中承担家务。当小朋友独立完成扫地、擦桌子的全过程时,我深切地意识到,他已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力所能及之事的独立个体,而非事事依赖他人的幼儿。
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并未为孩子们设定统一的标准,而是鼓励他们带着任务意识与问题意识,在自然与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同时,教师们也重视家庭的参与,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调查问卷、进行深度探索。这些举措均引导我在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亲近自然、回归生活,如尽可能地带孩子游历四方,以开阔其视野;让孩子们先感知与体验真实世界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深入探究的动力。
二、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品质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游戏为主,但游戏并非无目的的玩耍,而是寓教于乐。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了自主计划、专注坚持、大胆尝试、想象创造以及合作交往等学习品质与能力。这些品质与能力在老师们的启发与鼓励下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建构区游戏中,孩子们搭建了天安门、高铁站等建筑,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天安门的外形特征,并鼓励他们回家后与家长一同查阅资料,再回到幼儿园继续讨论。这是一个鼓励孩子主动学习的典范,在游戏中赋予他们最大的自主权,让他们自行构思、决定玩什么、怎么玩、与谁玩以及如何创新玩法。此外,最近的沙水游戏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玩法。教师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说教,而是努力发掘孩子们身上的更多可能性。即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也会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成长。
通过与老师的多次沟通,也是在潜移默化的帮助我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让我能够更加坚定地为孩子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和愉悦的家庭氛围,注重身心全面发展,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深知自己仍有诸多不足。幼儿园的反馈或多或少地展现了一个与家中表现不同的孩子,这促使我们家长针对孩子的个性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学会放手,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我想,这正是家园共育的最大价值所在。
版权所有:江宁区东山宏运幼儿园
地址: 江宁区梅香路29号 电话: 521093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