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染病预防
发布时间:2025/10/20 9:44:18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7次
秋季传染病预防
秋风起,病菌藏,健康防护别慌张。勤洗手、常通风,口罩备好护鼻腔;少去人群密集处,作息规律多锻炼,秋日安康常相伴。以下是一些疾病小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 预防流感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常常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引发重症甚至死亡。
防病要点:
1.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老年人、儿童等流感高危人群,应于每年9-10月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 保持良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在流动水下洗手,持续至少20秒;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
4. 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5. 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
二、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定义: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需高度警惕。
疱疹性咽峡炎则主要表现为咽峡部(包括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同样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患儿常因咽部疼痛出现拒食、流口水等情况,一般无手足部位皮疹,病程相对较短,多数患儿 1-2 周可自愈。
主要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是相同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水杯等而感染。此外,呼吸道飞沫、咳嗽等也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方法:减少聚集暴露: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强化卫生习惯:耐心培养孩子正确洗手意识,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需按照 “七步洗手法”(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掌心擦手背→指缝相扣→拇指旋转→指尖搓掌→手腕转动)认真清洗,必要时使用儿童专用洗手液。
做好接触防护:带孩子使用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把手、游乐设备等)前,可先用含氯的消毒湿巾擦拭表面,减少接触传播风险,注意酒精(包括75%医用酒精)对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不佳
加强家庭消毒:定期对孩子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例如玩具可采用浸泡、擦拭或暴晒等方式(根据材质选择合适方法),餐具需彻底清洗后煮沸或用消毒柜消毒,保持家庭环境整洁通风。
关注健康信号:手足口病大部分患儿是轻症,一般一周后症状消失,但是要警惕重症信号,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要及时就医。
遵守隔离要求:确诊患儿需居家隔离,不要送至幼儿园、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待症状完全消失 7 天后,再恢复正常集体生活,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版权所有:江宁区东山宏运幼儿园
地址: 江宁区梅香路29号 电话: 52109305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